哲社学院:三条妙计拓展国际交流渠道

作者:记者 吴天适      单位: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6-01-12

    2009年成立,教职员工32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的大家庭里无疑属于晚辈。而正是这个似乎并不引人注目的小学院,在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却能驾轻就熟,走在全校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总结哲社学院的国际化经验,有三条计策不得不提。

    第一计:人尽其用

    “教师是国际化的基础。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国际化的根本动力。”在2013年的一次全校国际化工作会议上,哲社学院的代表如是说。

    为优化师资结构,自成立以来,学院引进了数位毕业国内名校,并有两年以上欧美留学背景的博士,同时还积极鼓励教师们赴国外访学。这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为哲社学院开展国际学术联系建立了纽带,成为了哲社学院国际化工作的动力。

    常旭旻是哲社学院的教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曾经到德国德堡大学两年学习。他来到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后,在校院领导的支持下,由常老师负责联络,哲社学院邀请他在德国的导师、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系主任科赫先生来校讲学。在学校国际处、哲社学院的沟通和支持下,科赫教授连续两年来到米兰平台,米兰(中国)讲学三到四周。

    哲社学院每年举办境外专家讲座讲学十多场,德国慕尼黑大学的Helle教授,美国杜昆大学的Rockmore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的杨克勤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的Neuber博士都曾作客哲社学院的“鹭岛哲谭”学术沙龙,而这些专家基本上都是通过学院诸多老师在求学、治学期间广泛建立的海内外学术交往关系邀请而来。

    哲社学院常务副院长周世兴在评价学院国际化工作时说,“聘请海外专家首要的是渠道,其次要知道规范和程序。有国际交流经验的老师懂得如何开展、组织、进行对外学科交流工作,他们吸取国外优秀经验和国际通行做法,联系外籍专家来校交流,同时也在我院积极开展课程体系、课程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

    第二计:守望相助

    哲社学院的教师们认为,单单只聘请短期外籍专家来校讲学讲座,对于营造常态化的国际化氛围,构建稳定的国际化教学、科研工作是不够的。故而他们希望学习国际上的通用做法,聘请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或者潜力,且拥有广泛学术联系的年轻外籍哲学博士加入教学团队,担任长期任教的工作。

    理念虽好,然而想要实施却是困难重重。招聘长期外教任教的做法在国内哲学类院系并不常见,岗位如何定位?资金从何而来?招聘程序怎么设定?哲学系系主任李忠伟告诉记者,“我们当时连拟一份正规的中英文对照的合同都犯难。”

    恰逢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学院领导寄希望于学校提供帮助。经过多方打听,哲社学院从人事处了解到国家外专局正好有项目,可以提供渠道和经费。于是在人事处的协助下,2013年,哲社学院发布了全球招聘广告,在短时间内收到了来自欧洲、北美、澳洲、亚洲近十个国家的数十份申请。学院对其中的8位外籍教师进行了远程视频面试,最终聘请了一位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年轻博士。而与其签署的中英文合同,则是学院和人事处的几个老师共同查找资料草拟出来的。

    2013年12月至2015年底,这位英国博士的合同期满,学学院旋即展开了第二次长期外教的招聘工作。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哲学学院这次招聘可谓轻车熟路。据了解,目前已经收到简历20多份。

    李忠伟非常感谢人事处、国际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帮助,他感叹道,“对于开展国际化工作,青年教师确实很有动力,国际化办学有时是自下而上的变革。但是青年教师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引导,双方互动才能形成全校国际化的良好格局。”

    第三计:顺藤摸瓜

    2015年12月8日,美国德保罗大学教务长Marten L. denBoer 教授、副教务长 GianMario Besana 博士和德保罗大学驻中国代表 Patrick J. Murphy 教授来到哲社学院,就哲社学院与德保罗大学相关院系展开深入交流合作进行会谈。而这次会谈的背后,还另有机缘。

    2012年12月,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与美国德保罗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方面展开多方位合作。2015年9月,德保罗大学一位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教授Bill Martin来到了哲社学院任教。当年12月,德保罗大学教务长Marten L. denBoer 教授一行来访华大。

    周世兴从国际处得知了德保罗大学一行人来访,并会看望Bill Martin教授的消息。他随即产生了邀请德保罗大学一行人访问哲社学院并座谈的想法。学院看到,德保罗大学和华大的合作是学校层面的,与Bill Martin教授交换并不是哲社学院的老师,因此希望和德保罗大学开展学院层面的合作。

    最终,在国际处的促成下,德保罗大学一行顺利访问哲社学院。会谈中,德保罗大学方面表示十分乐意为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的师生提供访学交流的机会。

    “经费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意识和视野最重要。”周世兴告诉记者,每年很多到访华大的学者都被顺道请到哲社学院进行讲座。

    妙计的背后是哲学学院国际化理念的统一。在哲社学院看来,大学(University)本质上应该追求普遍(Universal)的知识,而知识存在于四海之内,因此国际化并不是额外的和多余的工作,而是大学精神和职能的基本预设。

    李忠伟表示,“国际化工作的开展与观念的更新相辅相成。学生和老师感到了国际化的好处,自然就会提升对国际化的认识,而观念的更新就会进一步促进国际化的开展。”

    原文载于《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报》第823期 2016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