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十年的“寻亲”

作者: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学生融媒体中心      单位:宣传部 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2-10-07

“你好,冒昧打扰啦。2012年贵校在积石山县友谊小学支教,我是当时那个班的班长……”

“我记得当时我的班主任是一个男生,后来我们上初中他还回来过一趟。希望能和老师们重新取得联系……”

“如果可以的话,能帮我找一下各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吗?”

……

9月27日,一封言辞恳切的私信悄然抵达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支教团的微博。它的发出者名叫周静,是甘肃政法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周静的家乡,是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

微信图片_20221007100756.jpg

十年前,周静还是积石山县友谊小学的一名普通学生。2012年暑假,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支教团来到友谊小学支教,周静被选为当时支教班的班长。据周静回忆,当年,除日常授课,支教老师们还带领他们体验了很多“新奇”的活动。“老师们教我们唱歌,《说唱脸谱》《Edelweiss》我到现在还会唱。”她笑着说:“当时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包包秀’,每个小朋友都带着自己亲手做的‘包包’走秀,我还是第一名呢!”

美好的事物可以永恒地记在心里。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周静对当年的回忆一一涌现,也让她感叹日月飞逝。她清晰地记得,临别的时候,支教班班主任依照同学们的性格给每个人都写了不同的卡片,而她自己那张卡片的第一句话是:“周静,你是我们这个班选出来的班长……”支教老师们真挚的情感、美好的祝愿让小周静十分感动,对老师们的敬爱与感激也与这张小卡片一起被她珍藏在了心底。

“这么多年过去,我和当时的支教老师们都已经失去联系了。不经意间看到华大支教团新鲜的微博动态,我很受触动,于是萌生了联系上老师们的想法。”周静说:“我翻遍了家里的照片,只找到一张老师们的合照。我希望能重新联系上当时的支教老师,向他们问好。”

周静的“寻亲”私信刚发出,便引起了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支教团微博管理员郑晖的注意,他当即把消息转发到了支教团的微信大群里。“你的小朋友来找你了!”“十年了,小朋友们都长大了!”“好幸福啊!”一时之间,群聊里充盈着热闹与感动。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老队员纷纷出动,很快联系上了当年的几位支教老师,重续了这段师生情缘。

原来,周静私信中的“男生”,这位当年支教班的班主任,是我校经济与金融学院2009级校友郑潇东。他与孩子们的感情很深,在积石山支教后的第二年还曾经特意回到当地看望孩子们。得知周静“寻亲”的消息,郑潇东也第一时间与她取得了联系。

“没想到这孩子会这么有爱这么有想法。”郑潇东对周静微博“寻亲”非常惊喜和感动:“通过微博来联系我们,可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她能够走出县城,走进大学的校门,真的很棒。希望积石山能够有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学有所成,反哺家乡、回报社会。”

当年支教老师与学生的合影

在周静找出来的那张合影中,除了郑潇东,还有当年参与支教的文学院2009级校友张佳蕾和法学院党委组织员张丽萍等,他们在油菜花田中的微笑合影,仿佛又将时光拉回了那段恬静美好的支教时光。

“对我来说,当年的支教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在张佳蕾的记忆里,周静是一个比较成熟懂事的女孩,也很配合自己尝试的许多融合新媒体的教学方法。她感慨道:“听说有当时的学生在找我们,我非常惊讶非常惊喜。后来了解到周静已经考入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感动与自豪的情绪油然而生,让我觉得当年的支教之行真的非常有价值。”

作为当年支教团的带队老师之一,张丽萍听闻周静的消息也十分有感触:“我没有想到那么一小段支教的时光会给孩子们留下这么难忘的印象。支教老师向他们描述了大学生活、勾勒了外面世界的蓝图,给他们稚嫩的心灵种上了‘走出去看看世界’的种子。这,或许就是改变他们人生走向的契机之一。”

周静的“寻亲”故事也感动了许多在校的同学们。去年和今年暑假,外国语学院学生辛雨霄连续两年报名参加了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支教团,分别前往甘肃积石山和贵州晴隆支教,他说:“延续奉献和传承的精神,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让这份爱心和责任传递下去,是每一个支教团成员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期待看到越来越多‘周静’的出现。”

十年荏苒,周静终于与当年的支教老师们重新取得了联系。“我觉得这是一段很美好、很值得纪念的经历。”她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的近况,自豪地说:“当时向老师们询问的大学生活,我也开始经历了!”

周静也向每一位去积石山支教的老师表达了感谢,并送出自己最真诚的祝愿与祝福:“希望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期待与老师们再次相见!”


(编辑:刘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