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二十大·华大这十年】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作者:      单位:社科处 发布时间:2022-10-21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则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阵地。这十年,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抢抓机遇,于2012年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处,统筹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教师围绕 “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面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智库和各类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原创性研究成果、高水平学术精品力作和涉侨研究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为更好彰显侨校特色、筑牢名校基础作出了积极贡献。

谋篇布局,以制度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这十年,学校紧跟中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要旨,结合实际出台了《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及其六项配套子计划,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力得到显著提升,研究方向不断凝练,研究品牌不断凸显。

“青年学者成长工程”实施11期,245个项目获得资助,基本覆盖全校40周岁以下文科青年教师,有力促进了自身和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学术著作专项资助计划” 推出《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库》,资助出版66部原创性学术著作;“学术论文专项资助计划”支持80位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篇;“百名优秀学者培育计划”支持44名优秀学者先后获得各类人才项目33项;“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推动7个团队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品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培育计划”分层次支持建立各类研究基地,新增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生活哲学研究中心”、福建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米兰平台,米兰(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等16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初步构建起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文科基地平台体系。

内涵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质”“量”双升。这十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161项,获得资助经费22397.41万元。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7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14项。十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数年年位居全国百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立项数和增长率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郭克莎教授于2016年和2020年连续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院徐华教授获立202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我校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24F38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动员大会

这十年,学校获奖成果数量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其中2020年获3项二等奖,获奖数量和等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2项,其中一等奖6项在全省高校居前列。获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3项。获厦门市、泉州市等各类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14项。

高质量论文发表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十年,文科教师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3097篇论文,其中被C刊收录2887篇,被SCI/SSCI/EI期刊收录210篇。2014年,文学院蒋晓光博士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3月,国际关系学院王怡苹副教授发表的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实现了文科教师首次以第一作者发表ESI热点论文。

内外兼修,积极服务国家社会需求。这十年,学校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努力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学校先后获批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研究中心、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研究基地,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在福建孕育实践的研究阐释,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与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泉州市发改委等地方政府部门和单位签署合作协议,着力研究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成立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地方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聘请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智囊团,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编制、旅游开发与规划、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跟踪研究。十年来,累计承担服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119个;向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福建省委办公厅等提交决策咨询报告410余篇,其中有30余篇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和地方的“智囊团”与“思想库”的作用,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

不忘初心,凸显为侨服务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特色。这十年,学校牢记“为侨服务”办学使命,优先支持涉侨研究机构和智库平台发展,累计获得12个省部级涉侨研究人文社科基地和智库平台。泰国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院、“一带一路”旅游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获批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作为有影响力的“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入选《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2021年1月,成立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搭建学校统战、侨务学术交流和学科融合高端智库平台。2021年11月,成立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准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

以品牌活动为抓手,连续主办十届中泰战略研讨会、五届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创办“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高级研修班,初步构建起国际性的学界、政界、商界智库高端对话平台;打造具有侨校特色的涉侨研究品牌,连续11年出版中国皮书代表作——《华侨华人蓝皮书》,并先后推出《海丝蓝皮书》《泰国蓝皮书》《旅游安全蓝皮书》等涉侨学术品牌,不断提升涉侨研究显示度。连续出版《华侨华人文献学刊》,为华侨华人研究搭建了国际性的华侨华人文献研究成果交流和发布平台。聚焦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在中新社品牌栏目《东西问》发布多篇有影响力的文章。

49983

第十届中泰战略研讨会182F1

《华侨华人蓝皮书》

勇于创新,不断优化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提升科研服务水平。这十年,先后出台《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认定办法》《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坚持以“破五唯”为导向,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不断优化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此外,还打造“社科学者之家” 学术交流空间,举办 “享说”系列文科学者跨学科科研沙龙,注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精细化服务,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助力广大教师潜心研究、铸造精品提供更周到细致的服务。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有组织的科研,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推动构建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张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