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刘建福: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 让“科技的种子”生根发芽

作者:张婷玉 侯斌      单位: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12-24

他十余年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为地方企业传授专业的园艺知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他多次担任省、市、区科技特派员,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咨询、现场指导、解决关键技术等服务;他结合产业链发展需要,围绕乡村振兴,带领团队在花卉、水果的运输和销售链条上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他是福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园艺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建福。

科研的星空里,个人始终是渺小的,集结团队的力量,才能行稳致远。多年来,实验室里的每一次熬夜奋战、田野间的每一个扎实脚步、准备室中千万份严谨的实验数据……凭借着跬步千里、久久为功的努力,刘建福带领整个团队满怀热情,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蝴蝶兰花期调控技术” “多肉花卉新品种引进与创新”“金线莲种苗繁育技术”“龙眼绿色保鲜技术”等,让企业、果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素有“中国龙眼之乡”美誉的泉州,前些年受到大量外地龙眼涌入的冲击,且本地龙眼无法长时间运输到外地销售,导致本地龙眼出现滞销现象。针对这一困境,刘建福走进企业,开发“龙眼绿色保鲜技术”:把刚采摘的龙眼进行预处理、选果和分级,优化产业流程,并利用特殊方式进行无硫处理,随即进入冷链系统,升级运输方式……正是这一系列更加健康、绿色的保鲜方法,帮助福建本地龙眼拓展省外市场,产品远销到上海甚至东北等地,解决了企业和农户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蝴蝶兰已成为盆花市场销量最大、产值最高的花卉。栽培基质是福建省蝴蝶兰生产的技术瓶颈,刘建福对接国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进企业开展改良栽培基质技术攻关。他和团队结合兰科植物生长条件,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价格低廉且质量稳定的椰壳和泥炭,并通过配比优化,获得具备疏松、透气性好、耐腐烂的栽培基质。新的栽培基质不仅解决水草材料紧缺难题,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蝴蝶兰产值也得到增加。

此外,在泉州某温室大棚内,蝴蝶兰、凤梨、多肉、红掌等多个品种的绿植不仅在原有花期内开放,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开花,同时催花时间缩短,成品率提高,鲜花的品质也更好。这也是刘建福团队的研发成果。作为科技特派员,他带领团队与泉州花卉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多个科研工作站,开展技术培训,研发新产品、拓展花卉市场,助力提升花卉科技含量和品位,推动泉州花卉产业发展。“我们的快速繁殖技术为花卉绿植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花期调控技术则能结合市场需求有效调节花开的时间。”刘建福说。

……

“这是我们让‘科技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最好践行。”谈及作为科技特派员围绕地方产业开展的一系列实践,刘建福表示,只有关注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乡村,才能发挥出科技的最大价值,“高校能够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输送,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市场数据和完善的实验设备,我们充分发挥两方的优势,让技术开发和创新真正得到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刘建福通过实施园艺作物品种选育与高效生态栽培等技术攻关,筛选出花卉新品种36个,累计推广新品种25个、新技术42项;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等课题10多项,以及泉州市级项目7项,参研国家、省部级和市级课题18项;荣获泉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泉州市文创科技创新奖、泉州市专利奖、晋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南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各1项;主编《细胞工程》等教材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参与制定《南安石亭绿茶》等团体标准2个。

而作为一名教师,每次抵达学校,刘建福就第一时间走进实验室,认真询问学生们的学习、实验情况,与同学们一起观察试验材料,分析近期遇到的问题,讨论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突破,引领更多学生关注乡村振兴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即使承担许多工作任务,但刘老师从没忘记过和同学们约定的时间。”化工学院2021级研究生李花表示,刘老师在科研教学中非常严谨、负责,他会在每项任务期限来到前,在群里一一询问每位同学的进展情况,指导同学们开展相关工作。

“每一次的科研任务和实验,其实都要付出很多超出想象的努力。”化工学院2020级研究生陈科霖曾跟随刘建福一起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刘老师都是和我们同吃同住,即使有时他因任务赶回泉州,也会在第二天一大早驱车赶到,从不缺席,帮助、指导我们完成整个任务,更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中药资源。”

自2002年来到华大以来,在刘建福的牵头下,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不断有教师、教师团队、学院与相关企业对接,围绕企业每年的重点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展开科技交流和现场指导。在不断的探索中,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逐渐密切,合作形式逐渐丰富。

“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是高校的责任与担当。”刘建福表示,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作为科技特派员一员,作为新时代高校一员,我们有责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实在在为振兴乡村作力所能及的贡献,让“科技的种子”在乡村和高校生根发芽。


(编辑:张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