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集美学村,有不少的建筑都历经了百年沧桑,周边的配套设施有很多也已经老旧,要如何改造提升,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呢?最近,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就贡献出了自己的匠心巧思。
石鼓路是海浪拍打石头的声音,我们就想以石头跟海浪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之中。
这是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举办的“集美学村微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比赛”,比赛有18支队伍、100多名学生参与。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走街串巷,发掘了包括南堤公园休闲广场、龙舟池休息亭、石鼓路大榕树广场等9处“微空间”。这些老旧的“微空间”游客到访率很高,但配套设施却不够完善,同学们能想出哪些提升改造的好办法呢?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筑学院学生 林可宜:道路过于线性,我们把它的旁边(绿化)边界弱化,这个(能望到)解放纪念碑的,所以我们就把它做了一个廊道,可以在走的过程中跟它对望。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筑学院学生 蔡金龙:沙滩可以利用,我们就变成一个让小孩子去游玩的地方,把整个基地去活化起来。
在同学们的设计方案里,鳌园门口单一狭窄的过道走廊,成了动静相宜的“口袋公园”。再来看看集美大社的戏台宗祠,作为附近居民的公共活动区域,同学们需要考虑更细致的优化方案。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筑学院学生 方小华:调研的时候有晚上去,发现它的周围就是一点照明设施都没有,(白天)又没有遮挡,就很晒,希望通过一些照明,然后一些绿化设施来增加这块场地的日常活力,还有一些(不同色块)铺地 去区分它的功能。
这些好点子可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经过专家、街道管理人员的评选后,可实施的、操作性高的设计方案,会进一步落地推动。这也是集美街道与高校推进社区共建共享治理新模式的一次探索,希望能充分发挥高校智力、技术资源,融合共创,推动社区治理。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筑学院香港学生 吴梓贤:一开始来的时候就(了解)比较片面,多去走动的话,反而就更能让我们知道厦门的在地文化。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筑学院规划系副主任 黄媖露:学生能通过这样子的活动,能够让专业,更好地服务社区,将来能够通过落地的方式,然后去把它做改善提升。
原文链接:https://share1.kxm.xmtv.cn/xmtv/2021-06-29/878185a4daa756aa.html?_hgOutLink=news/NewsDetail&id=14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