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领悟内涵把握要义 站稳立场创新发展

——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

作者:      单位:《厦门日报》2021年7月9日 第8版 发布时间:2021-07-09

【编者按】

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昨日召开。八位社科界代表分别结合自身研究和工作实际,围绕如何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创新时代厦门社科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深入交流探讨,畅谈学习体会。本期“理论在线”摘编与会者发言,以期有助于广大读者学习好贯彻好重要讲话精神,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凝聚智慧和力量。

用最新理论成果 开辟现代化新路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艳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历史性和世界性影响,一个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源头——马克思具有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引领人类自由、解放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从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到挺拔屹立的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中国奇迹。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已深深扎根于中国,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并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和突出理论贡献。中国人要在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础上,始终站在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前沿,善于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不是用它的个别结论或个别理论,去观察和分析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开辟现代化新道路,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许斗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其中蕴含着我们党高度重视爱国统一战线,高度重视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之磅礴力量的重要意义。

从中国革命历史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都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

其次,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之新征程、走向“强起来”中提出的战略指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必须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三,它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千秋伟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其中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合作交流的重要使者,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法宝。

为人民谋幸福 为世界谋大同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肖仕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描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马克思经常使用“联合体”和“共同体”的概念,他斥责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社会是“虚假共同体”,提出建立把人从被奴役、被统配和被忽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的“真正的共同体”。

马克思提出“世界历史理论”作为观察世界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正是站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高度,着眼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审视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广受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深刻分析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重大判断。中国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彰显了我们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站在人类发展历史高度,为世界谋大同之正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大国担当。今天,我们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变为行动,由愿景化为现实,通过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分享美好未来!

共建“一带一路” 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厦门海丝研究中心主任 何军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共建“一带一路”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路径。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光彩。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这进一步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世界关怀,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不断地从蓝图变为现实、从理念变为实践。面对新冠疫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共建“一带一路”是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

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作为一直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支点城市,厦门一直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勇于承担党中央赋予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以涓涓之水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伟大事业的时代长河。近年来,厦门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枢纽、海洋合作枢纽、人文交流合作枢纽的地位不断凸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城市功能作用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交往能力进一步强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在新的征程上,厦门将坚定不移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厦门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 落实培根铸魂

●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庄志辉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肩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的责任和使命,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保持昂扬向上、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劲头做好社科工作。

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对标对表,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做好表率示范。要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共识,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牢牢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植根中国做学问,用中国理论构建理论中国,用中国学术构建学术中国。

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中实现自身发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必须遵循“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路线,牢固树立人民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面向人民,融入社会,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只有这样,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有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源泉,才能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和思想,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进一步找准发力重点,在“融通”上下功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创新”上做文章,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转化”上出成果,推动政策话语向学术话语、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化。要加强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对策建议。

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伟大工程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王刚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得到的九条经验,并指出要用历史经验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九条经验中头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最后一条则是“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条经验首尾呼应,阐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最重要的经验、最根本的条件。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结论并不是理论推演的结果,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新的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国各种政治力量,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都应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臾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创出民族复兴的伟大业绩?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我们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贯彻新时代组织路线,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必须发扬伟大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站稳人民立场 践行党的宗旨

●市委政策研究室一级调研员 钟锐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立场,习总书记七千余字的重要讲话全文,“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全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我们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创举。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经济发展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厦门“两高两化”成就令人瞩目,但经济总量偏小也是明显的“软肋”,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壮大经济总量,努力将“蛋糕”做大。要坚持不懈地抓招商促发展,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央企、民企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促进经济实力持续跨越。要做好政策兑现和服务配套,促进“存量”企业固本培元、发展壮大。要致力推动高效集聚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链供应链,搭建平台载体,增强平台功能,提升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供给效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提升厦门的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

加强民生保障始终是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驻厦高校毕业生来厦留厦就业创业,更好服务厦门产业发展,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厦门建设,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岛内外医疗服务均衡化发展,支持重点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健全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更加科学精准地抓好疫情防控。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制度,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深化“爱心厦门”建设。树立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持续提升生态品质,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

坚定理想信念 构筑精神谱系

●市委讲师团团长 苏秋华

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心潮澎湃。收看过程中内心始终充满着做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志气、骨气、底气。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信心,我们必须读懂!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什么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坚定理想信念和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学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原文链接:http://epaper.xmnn.cn/xmrb/20210709/202107/t20210709_5443591.htm

厦门网:http://news.xmnn.cn/xmnn/2021/07/09/1009152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