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集美区结合当前全省“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集美文教区“学村文化”优势,以人才强区建设为核心,开展全方位多面向的“引智下乡”工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集美模式”,让乡村振兴结出了“集美硕果”。
1发挥学村优势 引高校智库下乡
走进灌口镇田头村,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大学生正在古厝旁测量、拍照,准备设计改造田头村的微景观。“以前都是纸上学画,现在实地调研设计,既传承乡村文化,也提升动手能力。”大四学生李锐鹏说。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副校长王丽霞介绍:“华大专门设立乡村振兴服务站,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发挥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为集美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
近年来,集美区充分发挥学村文化优势,依托高校资源和两岸青年,开展“引智下乡”工程,探索出高校资源参与辖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路径,率先成立乡村振兴专家智库团队,把辖区高校专家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校一村一区领导一部门挂钩联系机制。
集美文教区管委会鄢荣钗主任告诉导报记者,集美区全省率先成立高校产业技术联盟,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攻关的运作形式,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人才项目的引进。辖区运用各个高校的资源优势,成立校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创建高校“结亲”乡村的新路径,形成高校专家、学生深入乡村的新版“上山下乡”集美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在集美大学,有个团队叫“蚝壳惠民”,七年科研攻关,以牡蛎壳为原料,制成土壤改良剂,用于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实现变废为宝。
集美大学曹敏杰副校长告诉导报记者:“该项目不断深入实践,并将研究成果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提高集美区农产品品质,实现农民增收,发挥高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作用。”
如今,“蚝壳惠民”项目组和百户贫困农户签订扶贫协议,并有效提高了集美特色产业黄地脐橙、无核荔枝、仙景芋头等品质。
集美区委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还透露,集美区还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引智下乡平台,近来正在举行的两岸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将引导更多两岸大学生走进集美乡村,挖掘乡村商业价值及文化内涵。
2发挥人才优势 引科技特派员下乡
日前,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高级农艺师特派员林春煌,携陈爱平、赵雨浩前往文源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企业现场指导果蔬无公害栽培等农技。
集美区多措并举,引科技特派员下乡,进镇村服务,助力产业转型、脱贫增收,推动绿色发展。林春煌等三人正是后溪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科技特派员。
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快速融入镇村基层工作。根据辖内企业摸底,对8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分类指导,与市、区农业部门加强协作,按需加强品牌建设、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化生产、绿色发展等技术培训与服务。
文源山现代农业园负责人陈海文告诉导报记者,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农业园如今大力发展现代自动化农业。
集美区委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介绍,集美区土地资源有限,立足做好优品农产品是关键。文源山现代农业园为区乡村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后溪镇黄地村,近来果农发愁,今年脐橙落果较多,加上高温雨水频袭,病虫害防控压力加重。
为了给果农解忧,后溪镇综合服务中心联合驻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邀请了高级农艺师等,在黄地村上了堂“直播课”,线上线下同步指导培训,除了现场培训,还有千人在线学习。
科技特派员还深入“天水鹭花卉世界”,指导“线上线下”直播销售模式。天水鹭花卉世界项目近300亩规划用地,已成为“厦门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花卉行业特色园区。如今,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并远销荷兰、肯尼亚、厄瓜多尔等国家。
3发挥政策优势 引新型农民下乡
废弃矿山,长出2000多株优质蕉柑,还有蜜柚园、香水柠檬园、百香果走廊、山泉水鱼塘,“桔子花开家庭农场”让乡村振兴的种子结出了硕果。返乡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黄雪如就是农场的主理人。
近年来,集美区委乡村振兴办积极引导下乡青年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把项目、技术、服务引入村(居),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适逢国家出台了对大学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鼓励政策,7年前,农大大学生党员、后溪新村媳妇黄雪如在新村角石山,创办了“桔子花开家庭农场”。废弃矿山,土质差,更面临缺水源的大问题。“多亏了集美区农业农村局、集美区委乡村振兴办党员干部的一路护航,为我们送来政策扶持,还不辞辛苦,为我们排忧解难,多次到场调研,解决了农场的引水蓄水和自动喷水滴灌大问题,让农场的桔子又开花了,为群众增收、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黄雪如坦言。
黄雪如运用农学专业知识技能,既办起了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共同投身乡村振兴大发展。
顶许村打造中草药“百草园”,也有着下乡青年的奋斗身影。2019年选调生李欣妍走访发现,村民常种青草药用来治疗常见小病,便和村干部、灌口镇科技特派员协商策划,最终促成村两委、厦门医学院药学系和社工组织三方共建,带动村民共同参与打造“百草园”。
如今,顶许村“百草园”初具规模,种植了五指毛桃、枸杞、薏苡等近50种中草药,既能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又能美化村容村貌。目前,正在开展的“百草园”系列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打造老中青少各年龄层共同参与的平台。
集美区上下正用智慧和双手,在这方人文沃土上,绘就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原文链接: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1-07/12/content_1073875.html
海峡导报:http://epaper.taihainet.com/html/20210712/hxdb709517.html
台海网:http://m.uczzd.cn/ucnews/news?aid=36946140760483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