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万捐献的众多教学楼之一
早报讯 吕振万4月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1岁,初定4月27日在香港出殡。记者从南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培元中学得到证实。
吕振万,1924年2月19日出生,又名吕辛,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人。1946年毕业于中国朝阳学院(系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1951年春赴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经商。定居香港,为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香港安全货仓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蟠龙实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闽信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等职。
先后在福建省创办数十家“南”字号的现代化企业工厂。1991年回家乡斥巨资开发建设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10多年来,他先后捐资1.65亿多港币用于发展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仅在南安,吕先生捐资兴建教学楼110多座,1400多间教室,捐助的覆盖面达16个乡镇,100多个村落。除此之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一中、漳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学等设立奖教奖学金。
(泉州网)
■追忆
“我有个愿望:捐资办学、投资办厂”
1924年,吕振万出生于泉州南安县(现南安市)水头镇。中学时代,他就读于泉州培元中学。培元中学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一所中学,当时虽然仅是个中学生,吕振万却格外关注国内外的局势,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学毕业后,早早就立下实业救国志向的吕振万毅然报考北京的中国朝阳学院(系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为今后驰骋商海、实业救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振兴中华,海外创业
“读书时正是抗战的时候,所以我们也是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头长大的。我们国家、民族一定要强大,一定要自强不息。但是要出力之前,我想一定得先有钱,才能支持国家发展。所以我就团结华侨、联合华人资本,共同组织现代企业。这是我一向的想法,后来一直这样做。”正如吕振万后来所说的,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也有一部分中国人秉承振兴中华的朴素思想,另辟蹊径,选择了海外创业的路子。
大学毕业后,在家乡稍作停留,吕振万来到了香港,迈出了他经商的第一步。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全面封锁和禁运的政策,吕振万以其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固执地认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将使香港很快发展。初涉商海,年轻的吕振万却大胆地开工厂、建货仓,进入纺织业。当香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时,吕振万更是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将业务向工业、商业、房地产、货仓、金融等行业拓展,如今吕振万在香港已是多家大型集团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20世纪50年代,事业初步成功的吕振万没有忘记祖国正处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之中,通过多种途径大胆地同大陆进行贸易往来,大大地缓解了内地物资匮乏的局面。吕振万也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同内地有贸易关系的华商之一。
抓住商机,善于投资
战后的日本潜心发展经济。吕振万认为日本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吕振万很早就果断地投资日本,与日本的十大商社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关系,同日本众多厂商进行广泛的国际贸易活动。至今在日本仍有多处产业在稳健地发展和运行。
在香港和日本的两次成功创业使吕振万在商界以善于抓住商机而著称,成为以智慧和头脑进行投资的典范。此时刚进入中年的吕振万意气风发,他并不满足现状,当香港和日本的产业进入稳步发展之时,他又把目光投向亚洲新一轮发展的中心东南亚。在他的发动下,吕振万同一批华侨朋友一起来到新加坡、印尼投资,成为开发东南亚的领头羊。
综观亚洲战后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哪里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哪里就有吕振万的身影和公司。
回报家乡,创办工厂
吕先生在海外经商的同时,忘不了养育他的祖国。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吕振万先生看好祖国的大好前景,果断做出决策,实行战略转移,迅速把投资发展实业转向国内,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
1980年,吕振万将他的南益织造厂和泉州籍港胞林树哲、徐伟福、杨连嘉三人合办的建兴织造厂合并,改组后的南益织造公司,从此开始了香港南益集团的奋斗历程,南益集团成了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祖国的港资企业之一。1979年,他们首先在深圳、东莞建厂从事来料加工业务。这对当时持观望态度的外商看来,需要很大的魄力,或许这正是吕先生“实业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种新的方式吧。
此后,吕振万充分分析了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看准了家乡闽南这块热土,更重要的是深藏在他心中的那颗殷殷报国爱乡之心使他迫切想回家乡投资。1980年,南益集团在吕振万的家乡南安水头镇,以官桥锅厂一幢800平方米的简陋车间做厂房,办起了南丰针织厂。办厂初期,环境和条件都十分困难,员工素质亟待提高,管理制度亟待规范。而厂里也只拥有115台针织机、150名员工。但吕先生经常鼓励员工:“要让全世界最好的毛衣出自你们的手。”经过几年的奋斗,南丰针织厂生产的毛衣合格率达到国际规定的99.6%,畅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款式和质量均超过台湾。如今这家老厂已有二十几年历史了,规模也已扩大了几十倍。
此后,南益集团从针织起步,继而向制衣、漂染、仓储、运输、花卉、娱乐、机械制造、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发展。南益集团从最初的只拥有一家小厂发展到目前拥有40多家“南”字号企业。国家统计局最近出版公布的《2000年中国大企业集团》排行榜显示,南益集团在福建省营业收入上5亿元的企业中居第29位,在全国纺织业营业收入上5亿元的企业中居第52位。
20世纪90年代初,吕先生依旧率领其所属的企业在国内展开大规模投资。1991年由他在南安水头独资开发建设的1800亩的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破土动工。经过9年的辛勤建设,一个新型的、具有侨乡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小城镇拔地而起,把一片荒坡地变成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工厂和花园式的住宅区。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教育很重要,这也许是吕振万先生一生悟出的真谛。他始终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走“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发展”之路,将兴资办学、培育人才视为人生宗旨。他主张“扶贫先扶智,兴企当兴学,育才不分地域”。他说:“看到东南亚的华侨,凡是受过教育的人,个个都发财了,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差点……这个富贵啊,好像云一样飞来飞去,我今天有钱,明天不一定有钱,可是我的学问、我的学术上的地位是永远的,这个我是看得比较长远一点。”
对教育有很深的认识,吕先生在回国投资的同时,也对家乡落后的教育现状忧心忡忡。从1990年开始,吕先生连续在南安的东田、翔云、眉山、蓬华等贫困山区捐资400多万元,兴建教学楼25幢,建筑面积近 2 万平方米。吕先生仅在南安市就在16个乡镇 100多个村捐资兴建教学楼110多座,教室1400多间,与中央提出的捐建“希望工程”不谋而合。
吕先生大学毕业后曾出任南星中学校长,对这所中学他老人家更是情有独钟,捐资3000多万元支持南星中学兴建教学楼、科学楼和师生宿舍楼。他说家乡的子弟都很优秀、聪明颖慧,要有好的栋梁,就要育好树苗。
爱国重教,捐建学校
20余年来,吕振万先后在国内捐资港币1.65亿元以上,建造170多所校舍。吕振万先生继承、发扬、光大了陈嘉庚先生爱国重教的传统,为我国特别是福建的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2000年12月19日,《福建日报》把陈宝琛、陈嘉庚、梁披云、吕振万评为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
在家乡兴资办学外,吕先生更是在多所高校和中学设立奖学金。他捐建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海外侨生公寓、培元中学综合大楼,扩建福建师范大学吕振万楼,捐赠香港大学教研发展基金及资助设立中医药客座教授席等。
“生长在祖国,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有个愿望,一旦事业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状元公(张謇),一在家乡捐资办教育,二在祖国投资办厂,以尽绵薄之力……我还会朝这条路走下去,捐资办学、投资办厂,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吕振万先生曾如是说。(中新)
原文链接:http://szb.qzwb.com/dnzb/html/2015-04/18/content_107757.htm
更多:光明网:http://edu.gmw.cn/newspaper/2015-04/18/content_106034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