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因势而新 育人于行

作者:魏志勤      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02

5月16日,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主题的系列专题片《你好HQU》第六季正式收官。自2月29日以来,该作品在微信公众号采用季播的形式推出了40集短视频,内容涵盖“为武汉加油”“致敬医护工作者”“防疫中的志愿者”“帮扶照料家人”等多个版块,体现出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新传人在这场“战疫”中的特殊“参战”和实践活动。

《你好HQU》第六季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电视专题片(含微电影创作)》的课程作业,共有7名港澳台侨同学参与其中。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指导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专业学生用好用活疫情防控“教材”,从多个独特视角和不同地理位置拍摄制作。来自中国澳门的芦颖芊听到《武汉兄弟》这首歌后备受感动,随后制作了MV,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致敬。来自中国香港的彭璨则通过记录外公外婆的家居生活以及生活感想,抒发“人在家、心系国”的家国情怀。

根据境外生的群体个性和教学的专业特性,新闻与传播学院融合教学育人、实践育人和情感育人等课程思政,为境外学生上了一堂堂富有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的专业实践课,使境外生的育人由“内化”转换到“外延”,实现“知情意行”合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探索境外生行走式的课堂教学

“行走”的课堂教学是以思政育人理念为本,以育人资源、环境和课程为辅,将价值取向、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打造“体验感强、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由于境外生文化背景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对境外生开展书本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显然容易落入窠臼。

对此,新闻与传播学院因势而新,在培育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时利用时空拓展的育人方法和行走式的户外教学方式,把思政教育课和专业教学课捆绑在一起相互渗透。如在《电视节目编导》体验课中走访晋江围头“八二三”战地公园,为境外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摄影基础》体验课中深入云南大理南村,为境外生解读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衍变以及西南乡村建设的时代发展;在《传播伦理与法规》体验课中参观莆田莊严院的传统木雕工艺,让境外生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悟大国工匠精神;在《广告摄影》体验课中走进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让境外生感受中国艺术殿堂的魅力、了解两岸文创发展历程……

曾经,在“海峡第一村”晋江围头,正在学习《电视节目编导》课的同学用所学媒体技术寻访这里的侨乡历史、红色文化和渔村生态。中国香港学生彭璨和中国澳门学生芦颖芊被围头村的碧水蓝天、金沙白帆所吸引,想用自己的镜头视角去捕捉围头的秀丽风光和独特风情,为这个美丽乡村录制一部形象宣传短片。而来自中国台湾高雄的李由煦同学则和组员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村里南音社的演出,她说:“台湾也有南音,我小时候也常看南音表演,这是一种共同的文化。刚才,我就用闽南语与表演的老人们交流,感觉很亲切,在这里也真切感受到两岸同宗同祖。由此,我们想在这里构建一个台湾女孩寻根故里的故事。” 

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融合,建立境外生个性化指导教师队伍

社会实践是专业实践的有益补充,新闻传播学来源于实践也作用于实践。新闻与传播学院非常重视实践育人,特别注重引领境外生在了解中国国情社情、社会热点时能坚持建设性价值观。根据境外生的研学特长,学院通过导师制和教师工作坊为他们配备实践导师,并要求实践导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动手”,不能在台上唱“独角戏”,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大合唱”。导师制和教师工作坊打破年级、专业的界限,吸引境内外学生加入,通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引领主旋律。

新媒体经营与创业工作坊的科创实践项目《乡遇——“互联网+乡俗体验游”惠农服务平台》,就吸引了5位境外生的参与。去年7月,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马凓以及工作坊的邹文兵等实践导师,就带领团队的境内外同学深入安溪双格村展开项目调研。他们实地走访茶农、观看茶王大赛,为刚刚脱贫的双格村录制宣传片。项目负责人、来自中国香港的陈珊珊同学说:“感谢工作坊老师的精心指导,让我们的科创项目能顺利进行。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攻坚扶贫政策,也希望能为双格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境内外学生走访双格村茶农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融合,开展境内外生互动式的沙龙活动 

新闻传播学是变革性、实操性、导向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需要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充实最新技术知识、提升动手能力。为此,新闻与传播学院经常邀请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与境内外学生开展互动式的沙龙活动,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其中。一方面,学院通过沙龙座谈向境内外学生传授习近平的“新闻观”和方法论等知识,引领境内外生唱响时代的最强音;另一方面,每年针对性地推出至少10期“白鹭湖实训营”项目。境外生对这种实训育人的互动沙龙方式表现出浓烈的兴趣。来自中国台湾的2016级学生杨容是位“抖音达人”,在参加“白鹭湖实训营”的“抖音”技术专场培训后,就主动与主讲嘉宾交流如何在平台上用年轻人的语言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去年12月,国内首部反映中马文化交流的青春励志电影《“鼓”起勇气爱上你》正式杀青。这是新闻与传播学院课堂理论教学与实操实训教学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而电影从构思到创作、从表演到拍摄的一系列过程,也是在实践导师兼“白鹭湖实训营”主讲嘉宾李新柏导演的具体指导下,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境内外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来自马来西亚的2016级学生戴志刚是影片的主力成员之一,他在杀青座谈会上说:“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我从小就练习廿四节令鼓,现在学习广播电视学专业。这部影片很好地发挥了我的兴趣特长,又锻炼了我的专业技能。”


因势而新,育人于行。“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着力探索、推行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育培养环节,增强境外生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帮助境外生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社会、提升自我认知,在学习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动真情。”学院党委书记李振跃表示。





(编辑:张罗应)